应该指出,本质晶粒度表示合金弯头在一定重要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而不表示合金弯头实际晶粒的大小。钢的本质晶粒度取诀于钢的成分和冶炼条件。在工业生产中,一般用铝脱氧的钢为本质细晶粒钢,而不用锰硅脱氧的钢为本质粗晶粒钢。沸腾钢一般为本质粗晶粒钢,而合金弯头一般为本质细晶粒钢。钢的本质晶粒度在热处理中有重要的意义。如渗碳是在高温长时间下进行的,这时若采用本质细晶粒钢,渗碳后可直接淬火,得到晶粒细小的组织,若用本质粗晶粒钢,将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即产生过热缺陷。
金属的凝固,一般均是在常溫、常压(重力)情况下进行的,压铸等技术除外。金属凝固时应满足的热力学条件是:只有当体系所处的温度低于熔点温度(液相线温度)1.时,才能发生凝固现象。液因两相自由能差(QG=C一C.《0。)是凝国过程能保持继续进行的驱动力。金属的凝困包括晶核的形成及品体的长大两个过程。当液态金属冷却到熔点温度以下时,就不断从液相中产生固相的核心(晶核),这些核心逐渐长大,同时在剩余的液相中继续出现新的核心并长大,直至液相消耗完毕,结晶终了。
整个凝固结晶过程也就是形核和长大过程交迭进行的过程。铸件在凝固过程中除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外,断面上一般都存在3个区域,即团相区、凝固区(固液两相区)和液相区。凝國区的大小对铸件品质影响较大,按照凝园区的宽窄,铸件的凝國方式可分为连层凝因、体积凝固(糊状凝國)和中间凝固3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