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温度也称为熔点,是反映保护渣熔化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渣膜厚度和结晶器热流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渣膜厚度随保护渣熔化温度的提高而增加。此外,坯壳热阻与渣膜热阻所占比例直接受保护渣熔化温度的影响,熔化温度越高,坯壳热阻所占比例越小,渣膜热阻所占比例越大。
为保证沿整个结晶器长度方向始终存在一定厚度的液态渣膜,保护渣的熔化温度应低于或等于结晶器下口处坯壳的表面温度,后者与结晶器长度、拉坯速度及冷却水量有关般认为结晶器出口处铸坯表面温度为1250℃时,才能维持熔渣在结晶器内沿坯壳运动而始终保持一定厚度的液渣层。连铸生产中通常将保护渣的熔化温度控制在1200℃以下,大多数板坯连铸保护渣的熔化温度控制在1050-1200℃之间。
方坯连铸用保护渣有较大差别,日本渣和国内配制的渣其熔化温度一般均低于1200℃,我国从德国和英国福塞科引进的方坯用保护渣熔化温度多高于1200℃。高拉速条件下保护渣的熔点相对较低,大多在900-1100℃之间。合理的熔化温度应该使连铸保护渣在钢液弯月面处保持熔融状态,并使结晶器上部铸坯凝固壳表面的渣膜处于黏滞流动状态,起到充分润滑铸坯的作用。